4月對于深圳對口幫扶汕尾的工作人員來說格外忙碌。11日深汕特別合作區剛剛啟動今年的首場招商推介活動,同天15個項目集中動工,4月中旬首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陸河縣新河工業區下線……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搭建起的產業對接平臺聚集效應初現,大批龍頭企業被吸引至此,深圳與汕尾共建“1+4”產業園區,即深汕合作區和汕尾新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產業園區,這一發展戰略正在成為落實振興發展粵東西北的有力抓手。 撰文:任笑一 林偉軍
搭建平臺開啟產業幫扶的2.0時代
幫扶產業規劃、引進項目資金、共享產業政策……深圳幫扶汕尾早已從簡單的1.0時代進階到產業層面的深度共建產業園區的2.0時代,深入幫扶效果初現。
去年以來,深圳與汕尾聯合舉辦4次招商推介會,簽約項目145個,翔宇無人機、裸眼3D液晶顯示模組、偉泰實業、龍興機械等32個項目動工建設。在引進大項目和園區建設資金方面,深圳四區紛紛行動。如在深圳羅湖區的協調幫助下,海王集團“大輸液制造基地”項目有意落戶陸豐產業園區。深圳坪山區拿出7000多萬元資金支持陸河新河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4月11日、12日,深汕特別合作區啟動了今年首次招商活動——投資環境推介活動,共有15個項目集中動工,19家企業與合作區簽約,簽約總額達268.1億元。短短兩年,累計簽約項目187個,動工項目105個。這次集中動工的項目有深業山海科技城展廳、鲘門商業中心高端住宅、鲘門灣國際大酒店、華西綠色建筑產業基地等15個。
從“輸血”扶貧到“造血”幫扶,轉變的不僅僅是觀念,更是對長效脫貧機制的探索與再建。4個區縣共建產業園區與深汕合作區形成了“1+4”的產業格局,改變了汕尾沒有規模化縣級產業園區的狀況,同時協調落實深圳市產業幫扶2.2億元貼息資金使用范圍,推動建立規模為15億-3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區縣共建產業園已成為汕尾加快振興發展的著力點。
搭建產業平臺,要抓住“牛鼻子”,引進比亞迪這樣的大企業就成為發展產業園區的牛鼻子。離比亞迪新能源大巴下線還有一周的時間,“新鄰居”陸河新河工業區的首創塑膠五金制品公司的總經理林菓早早制作好了歡迎比亞迪的展板,“我是非常高興他們能來的,我們一直是豐田的供貨商,這次比亞迪來了,不僅僅是帶旺了人氣,還有可能帶來訂單”。各家企業早已對開工的比亞迪項目充滿期待。林菓認為,作為生產電動馬達的配件的企業,比亞迪這樣的行業龍頭客戶僅僅距離自己百米之外,不止帶來了地價的上漲,也帶來了產業上下游對接的機會,“地價翻了幾倍,我是非常開心的。而且(離比亞迪很近)具有天然優勢,送貨平板車就拉過去了,都不用庫存”。
事實上,隨著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行業龍頭企業爭相進駐。在新河工業園區內,先后落戶了深圳維業、深圳偉泰、深圳廣美、深圳安星等20多家公司,預期投資100多億元。
在產業園區內,入園的企業在申報、技術創新、信貸融資等方面不僅僅可以享受陸河的產業幫扶政策,而且還可以享受省產業集聚區和坪山區的產業幫扶政策。隨著人氣越來越旺,產業鏈條逐漸形成,產業園區更具市場吸引力。
“要下大力氣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把產業發展和項目落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交通基礎設施謀劃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建設一批能代表當地產業發展水平的重點產業園區,帶動其他園區發展。要堅定不移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堅持產城融合發展,提升新城區建設水平,集中力量做強地級市中心城區,培育做強有條件的縣城和中心鎮。”胡春華書記對深入幫扶做出了明確清晰的指示。汕尾正在振興粵東西北的戰略指引下,借助深圳對口幫扶機制,積極融入深莞惠經濟圈建設,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驅動的原則確定相關合作事項,承接深莞惠地區輻射轉移,加入深莞惠經濟圈,全面“融珠”。
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何學文表示,汕尾原本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園,工業產值在全省是倒數幾名,目前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前期。從產業層面上來看,對口幫扶的過程就是要通過打造“1+4”的產業園區,幫助汕尾打造產業承接平臺。“在過去的幾年中,深圳投入30多億元的資金為汕尾做園區起步區的征地拆遷、基礎設施建設”,何學文表示,單單2015年就有四五千家企業來汕尾考察產業園區。“我們要做的是,推動深圳的產業有組織、有計劃地轉移到汕尾,特別要引進一些產業龍頭帶動項目,比如比亞迪、信利等企業,打造若干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并且根據汕尾的資源優勢,幫助汕尾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合作區為例,目前建筑工業化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食品藥品產業等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的優勢。
改善營商環境下決心請進來
龍頭企業的引進產業園區扎根,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強力推進。站在修葺一新的坪山大道上,放眼新河工業園區,泥頭車、運貨車異常繁忙。透過飛揚的塵土,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坪山區幫扶陸河縣指揮部指揮長屠治明幾乎周末都在加班中度過。幫扶過程中,不僅僅是深圳強力推進項目進展,而且他也深深感受到當地政府迫切發展的急切心情,每一個項目引進的背后都有一段難以想象的曲折經歷,“引進大項目很不容易,當地政府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汕尾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總投資65億元,投產后總產值100億元,創稅4億元,這對于任何一個縣級政府來說都極具吸引力。陸河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新河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胡治營告訴記者,比亞迪是在考察了4個地區之后,才最終選擇了陸河。
是什么打動了比亞迪呢?胡治營認為,當地政府和百姓要求發展的愿望非常迫切,“當時合作協議還沒有簽,土地就開始平整了,我們沒有任何猶豫,當天就開會決定,可以說陸河縣政府顯示了最大的誠意打動了比亞迪!”
在平整土地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遷墳,300多座墳地阻礙了施工,而當地的風俗對此極其重視,項目動工又迫在眉睫!正在此時,陸河縣政府發動了所有的力量做工作,鼓勵老百姓主動遷墳。“可以說,在比亞迪落地的過程中,我們創造了新的速度,”據悉,僅僅20多天遷墳工作完成,同期完成了800畝建設用地的推平工作,確保項目無障礙落地。僅僅6個月就組裝完成第一胎新能源大巴。
“在整個過程中有四個力量推動項目進度,投資企業有眼力,老百姓給力,陸河政府有能力,坪山新區助力,”他認為,比亞迪總部就設在坪山,通過坪山新區政府的大力引薦,通過多方配合努力,才能讓陸河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勝出,最終引得鳳凰落戶,“深圳的干部讓我們很感動,他們是真幫扶,為了確保比亞迪的副總到我們這里考察,一大清早就守候在公司的辦公室門口,為了順利落戶,是全程跟進。”
4月15日,汕尾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新車落地,這讓陸河縣政府的工作人員歡欣鼓舞。目前僅僅是一期項目,二期項目已經開始動工。據悉,二期占地358畝,三期占地612畝,目前1-4號廠房已經封頂,機械設備已經到位,三期預計今年6月動工建設。
深挖市場潛力創新資金供給模式
僅僅依靠政府“輸血”,不能完全解決發展問題。深圳對口幫扶汕尾過程中,充分利用市場之手放大幫扶效應,挖掘市場潛力,模式撬動市場資本。
據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幫扶過程中充分采用PPP方式引進銀行表外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例如,深汕園引進深圳特建發建設小漠國際物流港(一期)陸域形成及配套路網PPP項目,工程總投資額(測算值)47.4億元。引進中建二局建設信息技術城開發建設和運營PPP項目,工程總投資額(測算值)22.1億元;同時,在開發拓展園區開發建設同步推動新的融資方式,深汕合作區累計從浦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獲得貸款7.4億元,從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省農業發展銀行、省建設銀行獲得綜合授信430億元。通過深圳出資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等參與的方式,推動設立規模超過3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
汕尾新區產業集聚地與建行汕尾分行初步達成了授信2億元用于園區土地收儲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框架協議。海豐產業園區與太平洋建設集團公司簽訂了5年30億元的融資框架協議,并以海業公司為主體,通過發行債券方式融資6億元。陸河縣產業集聚地依托投資開發公司落實融資4500萬元,2015年投入7000萬元用于園區開發建設,其中核心區主干道“坪山大道”及其他二縱一橫道路及網管已經竣工投入使用。
2014年2月至今,汕尾市“1+4”產業園區實現簽約項目312個,動工項目175個。特別是在大項目引進方面取得進展,2年來累計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引進144宗,開工90宗,投產9個。通過產業幫扶,深圳、汕尾兩市不僅正在走入幫扶的“蜜月期”,更在探索市場化的道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深圳網站建設新聞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