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十三五”將是什么樣?雖然具體的規劃正在加緊制定中,但是在閉幕不久的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通過的《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已經大致勾勒出了廣東“十三五”的雛形。
建議明確,“十三五”時期廣東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五大主要目標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立2018年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約11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10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轉方式與調結構取得重大進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邁進創新型省份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數達到97%以上,力爭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發揮經濟特區和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率先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發展環境,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基本建立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構建創新型經濟體系和創新發展新模式。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型經濟形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大幅增長,自主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綜合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水平。
——基本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新體系。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建成產業新體系,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水平處于全國前列。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高標準穩定達標,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耕地保有量保持穩定,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8年全省小康指數達到97%”、“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光是這幾個關鍵詞是不是就已經足夠引人注目了呢?其實“十三五”期間,廣東要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未來五年,社會生活的這些方面,都將發生改變——
關鍵詞:創新
《建議》原文:創新是《建議》中被提及最多的一個關鍵詞,《建議》提出要“全面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金融創新、管理創新等,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解讀:廣東要建成創新強省,鼓勵創新的具體做法有哪些?《建議》中指出的做法包括: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各類創業投資基金,探索建立股權眾籌平臺;在大中型工業骨干企業普遍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落實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期權股權激勵政策;建立健全政府采購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策機制;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鼓勵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積極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等。
這些都是為了把創新驅動發展更好地落地。廣東要成為創新強省,還要加快形成自主的科技支撐體系,主要是建設好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廣東科學院、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等。另外,還要培育創新型企業和加快傳統企業技術改造。今年底,廣東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突破1萬家,比去年底增加了1000余家,這說明在培育創新型企業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產業
《建議》原文: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航空制造、衛星應用、精細化工、精品鋼材等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商務會展、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工業和建筑設計、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現代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健康養生、現代醫療、殘疾康復、旅游休閑、文體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機器人、3D打印、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推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半導體照明(LED)、新材料、新硬件等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成為優勢產業。
解讀:以上提到的這些產業將是未來五年廣東發展的重點,快來看看是不是和你有關。
發展知識產權金融、科技銀行、科技保險等新業態。培育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提高電動車產業化水平。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重點在金融服務、交通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科技服務等領域取得突破。這些“高大上”的提法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跟我的生活很近。在未來,我們去醫院做手術,可能會用上3D打印的器官;我們開的汽車將會更加環保,不用每天再去擔心油價上漲。產業的變遷會讓廣東的經濟發展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廣東在全球的產業鏈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廣深
《建議》原文:強化廣州、深圳中心城市高端服務功能,建設華南地區服務中心。發揮廣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和深圳創新型城市的創新引領作用,打造國際產業創新中心。發揮廣州、深圳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深圳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質量。
解讀:作為廣東的兩個特大型城市,廣州、深圳在各方面的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在未來五年顯得尤為重要。廣州作為省會城市,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老大哥”,要在產業升級方面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而深圳作為中國最年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在創新方面表現搶眼,深圳的這種創新能力要輻射給周邊的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的產業升級。
關鍵詞:收入
《建議》原文: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報酬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
解讀:收入能否增加是每個人最為關心的話題。增加居民收入能提升廣大城鄉居民的幸福感。除了要發展經濟,做大蛋糕之外,機制上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方面。在未來,我們的收入來源將更加多元化。
關鍵詞:城市群
《建議》原文:依托廣州科學城、中新知識城、深港創新圈、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等創新平臺,建設珠江口東岸科技創新走廊。支持珠海高欄港經濟區、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肇慶高新區等建設,推動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集聚和創新發展。建設珠三角世界級智慧城市群。
解讀:“抱團取暖,組團式發展”,在廣東形成一個一個獨立又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是未來五年的一個方向。作為中國第二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如何共同發展,如何抵御沖擊?這是未來五年廣東發展的一個大課題。
推進“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大力推進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汕潮揭城市群建設。支持湛江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發展壯大湛茂陽沿海經濟帶。支持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等重要支點城市與沿線友好城市共建空港聯盟或港口聯盟。發揮港珠澳大橋等跨境基礎設施功能,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發展。以珠江—西江經濟帶、武廣高鐵經濟帶、貴廣高鐵經濟帶、南廣高鐵經濟帶以及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湛江—北海跨省特別經濟合作區、閩粵經濟合作區、廣州南站泛珠省會城市合作示范區為重大區域發展平臺,加強沿海、沿江、沿路經濟帶和合作園區建設。加強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雙向交流與合作,帶動韶關、河源、汕尾、陽江、清遠、云浮等環珠三角市融入珠三角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級經濟區域。《建議》給出了一份方案,成為世界級經濟區域的夢想就要靠我們去實現。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建議》原文: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建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推廣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等與大城市落戶掛鉤做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城鄉并軌,促進城鄉、區域、行業和群體間保障標準水平銜接平衡。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解讀: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這是一項劃時代的世紀工程。廣東作為中國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之一,自然擔負著更大的責任。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未來五年廣東要努力消除城鄉差別,讓所有生活在廣東的人能享有均等的機會、同樣的服務。
關鍵詞:農業
《建議》原文: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推進佛山市南海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
解讀:“民以食為天”,農業雖然是三大產業中占比例最低的,但卻是所有產業的根本。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正逐漸離開土地和農業,轉變為城市非農勞動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糧食的供應,培養新型的職業化農民是一項解決之道。但總體而言,我國的農民職業化水平仍然非常低。廣東將在“十三五”期間加大培養新型職業化農民的力度。
關鍵詞:網絡
《建議》原文:大力推進4G網絡,積極布局5G網絡。實現無線局域網在珠三角重要區域和公共場所全覆蓋。規范統一的省網上辦事大廳。建立企業法人專屬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務數據信息資源庫和政務數據互聯共享機制。
解讀:現在,你還能想起用2G網絡的慘痛過去嗎?互聯網無疑是過去五年變化最快的事物,未來五年它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隨著4G網絡的普及,我們的上網網速快速增長。不過就平均網速來說,廣東的在全國的位置與它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匹配。十三五期間,廣東將積極布局5G網絡,相信到時候數秒下載電影將不是夢。
關鍵詞:簡政放權
《建議》原文: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能。實施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優化審批流程,壓減前置審批環節和事項,推進審批后監管制度化建設。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推動公辦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解讀:政府有權不能任性,簡政放權建設服務型政府,未來五年廣東在簡政放權中還有新作為。各種審批流程簡化,我們去政府部門辦事會更加輕松方便。
關鍵詞:養老
《建議》原文: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
解讀:每個人都會變老,廣東是全國老齡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如何實現所有人都能“老有所養”,養老制度的健全是重要方面。“十三五”期間,廣東的養老制度將織成更為嚴密的網絡,用這張大網兜底養老這個民生底線。
關鍵詞:交通
《建議》原文:實現國家高速網廣東段基本貫通。出省通道和粵東西北連接珠三角、相鄰地市間通道便捷暢通。珠三角城市群內部快速化通道體系完備。2020年實現市市通高鐵目標。制定實施民用機場發展規劃。實行公共交通優先。
解讀:“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到現在也還沒有過時。廣東未來五年的發展還將依托公路、鐵路、航路等的建設。因為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交通提速,經濟發展才能提速。2020年實現市市通高鐵目標的提出,讓我們對未來的想象變得具體,將來從廣東任何一個城市都能搭乘高鐵去往全國各地。
關鍵詞:環保
《建議》原文: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重點流域特別是跨界河流污染治理。加大對工業源、尾氣排放、揚塵等治理力度,實行區域聯防聯控。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實施典型區域土壤修復工程。加快污水收集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固體廢物安全處置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推進珠三角地區綠色生態水系建設。構建省域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體系。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加強海島生態保護,強化圍填海管理。開展雷州半島生態修復,重建熱帶森林體系。珠三角地區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共同建設粵贛湘桂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
解讀: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前段時間華北地區發生嚴重霧霾的大背景下,這句話越來越顯得有分量。廣東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都跟我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密切相關。但相比較之下,綠水青山更為重要,因為沒有良好的環境,發展也就不能可持續。
關鍵詞:自貿區
《建議》原文: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重點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深圳前海蛇口片區重點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和國際性樞紐港。珠海橫琴新區片區重點建設文化教育開放先導區和國際商務服務休閑旅游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打造與葡語系、西語系國家經貿合作新平臺。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構建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管理規則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在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口岸通關監管模式創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人民幣業務、融資租賃等方面先行先試。
解讀:自貿區怎么搞,對未來廣東五年至關重要。廣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南大門,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廣東自貿區的建設是為了發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廣東自貿區掛牌以來,在各項指標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未來廣東要結合國家的大戰略,把自貿區打造成模范樣本。
關鍵詞:對外合作
《建議》原文:重點加強與歐盟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合作。推動與美國在高端制造、電子信息、金融服務、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提升中德(佛山)工業服務區、中德(揭陽)金屬生態城等平臺開發建設水平。挖掘與東歐、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合作潛能,加強在能源資源、農業、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經貿合作。建設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發揮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廣東(湛江)奮勇東盟產業園等重要載體作用。
解讀: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廣州歷來都是中國對外合作的窗口。“十三五”期間,廣東要發揮橋頭堡作用,在“一帶一路”大戰略中,提高對外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關鍵詞:教育
《建議》原文: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完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資助全覆蓋。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
解讀:孩子是民族的未來,教育是百年大計。廣東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全覆蓋,讓教育惠及更多的人,就需要加大對困難家庭的幫扶。另外,廣東要建設成為職業教育強省,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就更需要加大對中職教育的投入,免除學雜費用。
關鍵詞:醫療
《建議》原文:堅持公益屬性,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補醫,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全面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建立醫療責任保險機制,依法化解醫患矛盾。深入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
解讀:“看病難、看病貴”,這幾乎是每個普通市民都會吐槽的問題。如何破除這個社會問題,還是要靠醫療制度的改革。
關鍵詞:文化
《建議》原文:建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把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
解讀: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用優秀的文化教育群眾,這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政府部門的擔當。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也要建成文化大省。把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提法反映出廣東對于文化的重視。
深圳網站建設新聞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