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COM域名的爭端直接導致國內企業陷入破產境地。日前,持續了半年之久的美國Verizon公司訴我國域名服務商OnlineNIC侵權案宣判,在OnlineNIC缺席的情況下,美國地方法庭判決OnlineNic向美國Verizon支付3320萬美元,同時宣布凍結OnlineNic的資產。專家表示,根據美國法律,此判例會成為今后類似案件的重要依據,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國內注冊COM域名的企業面臨極高風險。
據了解,OnlineNic是國內最早開展COM域名注冊的注冊商,COM域名的續費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美國Verizon公司于2008年6月對OnlineNic提起訴訟,稱該公司注冊的COM域名侵犯了Verizon的商標,并在美國當地法院的判決中勝出。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巨額賠償給OnlineNic帶來的無異于滅頂之災,其托管的數十萬COM域名也將可能受影響。此案沖擊的不僅是OnlineNic一家企業,而是整個國內域名市場,它將對國內注冊和使用COM域名產生深遠的影響。
據了解,目前注冊COM域名無非企業應用、投資和停放三種目的。無論處于何種目的,這一判例的成立都將讓用戶面臨極高的風險,因為從美國的法律體系來看,這一次判例將成為以后類似案件的重要依據,然而國內COM域名用戶由于法律、語言、地域的不同導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難以應訴或者應訴成本極高,致使敗訴可能性大大增加。
對國內企業用戶,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在注冊海外域名時,很難了解其所注冊的域名是否與國外海量的企業用戶當中的一個在商標是否相同或相近似,而且對商標權的認定上,國內用戶也會處于不利地位。因此,一旦發生侵權訴訟,按照COM等海外域名所適用的美國法律以及此次判例的依據作用,企業在域名被強行收回、品牌受損的同時,還有可能面臨高額的賠償金。更加不利的是,由于法律、語言和地域的不同,國內企業在面臨此類糾紛的時候,往往負擔不起昂貴的訴訟成本,不得不像OnlineNic一樣,在缺席的情況下接受敗訴的命運。
與此同時,這個判決也為國內做COM域名投資的用戶敲了一記警鐘,盡管其對COM域名的投資初衷可能不是惡意的,但此次訴訟顯示出來的風險,已經讓投資海外域名成為了一個高危行業。如果花費心血投資了數十個或者上百個有潛在價值的COM域名,一旦哪天被一家海外某公司起訴,就可能面臨敗訴后傾家蕩產的危險。對于持有大量COM域名進行停放的投資人來說,其所面臨的賠償風險將遠遠大于收益的預期。
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是,由于美國經濟的衰退,目前COM域名在全球范圍內大量縮水,這也將打擊用戶對COM域名的信心,影響海外域名的發展前景。另據了解,微軟等公司也有可能起訴OnlineNic尋求判決賠償,COM域名帶給OnlineNic乃至其他COM域名國內用戶的噩夢也許僅僅只是個開始。